栏目导航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全国高考 > 上海高考 > 文章正文
 
上海:复旦自主招生试题《一个馒头的血案》入选
福建招考网整理自:成都商报 2006-4-12 9:29:09
 

本次面试招生部分考题

1、讨论一下《无极》、《一个馒头的血案》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。

2、如果你是校长,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?

3、说出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名字。

4、说出现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名字。

5、描述你所希望的大学生活的一天。

6、说说对社会上乞讨者的看法。

7、“两会”是哪两会?

8、评价你校交响乐团成员?

9、简述你理想中的宇宙。

10、在1分钟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。

11、请谈一下数学以后的发展方向。

12、你对“安乐死”有何看法?为何我们要禁止“安乐死”?

13、请为你眼前的这个闹钟估价。

14、由你自己选一个话题阐述一番。

15、用3、4、5、6算24点。

16、请列举钟有哪些用途?

17、请说出你父母的生日。

18、简述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。

19、三轮车有几个主动轮?哪几个?你觉得地球上怎么会产生生命?

20、说明生活是三角形物体。

■复旦大学、上海交大通过面试发出598份预录通知书

■没有标准答案,没有评分细则,甚至不在于对错,面试招生以什么标准选人

■复旦面试专家:主要考学生的综合素质,根据经验分析学生的可塑造性

    4月6日,随着598份“预录取通知书”的寄出,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的“面试招生”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。收到通知书的上海学生将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的见证人:他们不是通过高考,而是通过面试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资格。

    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上海市的两所高校,面试招生名额也仅仅限定于每校300名,不足两校今年招生总额的10%,但仍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,赞成者认为此举打破了“一考定终身”的“独木桥模式”,可“不拘一格选人才”,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甚至认为是“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”;反对者则担心面试招生会引发职务腐败,而导致新的“教育不公”,甚至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感慨此乃“中国最后一道公平防线的失守”……

    抛开公众舆论的分歧、猜测与质疑,此次面试招生试点怎样运作?复旦、上海交大首次打破了高考这一分数选拔标准,依据怎样的标准选拔人才?它能在多大程度上“不拘一格选人才”?4月5日,记者飞赴上海,展开了深入调查。

面试优中选优

成绩仍是主要选拔标准?

    复旦大学采取的是学生自行报名的方式。据复旦大学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长蔡达峰说:“按照规定,凡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上海考生均有机会参加选拔。”但据记者调查,此次“自主选拔”,虽然与高考脱节,但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仍是主要的选拔标准。

    复旦大学规定,报名者除了要符合“上海市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条件”外,还必须满足5种条件之一:“在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得奖”“在其他方面具备特殊超常才能”“担任区县以上的学生联合会主席团成员”“组织或主持过区县规模以上的中学生大型活动”等。而关于学习成绩则是“在中学的学业成绩或综合成绩最新排名列年级前茅,市级重点中学前50名,或区级重点中学前20名,或在普通高级中学前3名”。

    今年上海约有11万名考生,报名参加复旦大学自主选拔的有近1万名。3月19日,复旦大学举行了面试资格测试,测试内容涵盖了高中阶段语、数、英、计算机等10个科目的知识。5828名高三学生参加了测试,1185名获得参加面试的资格,最终有298人拿到了“PASS”。“这个难度和录取比例,已经远远超过了高考。”众多参试学生表示。

    上海交通大学采取的报名方式为“中学推荐”加“自我推荐”,而没有通过笔试“海选”,直接由学校从被推荐者中选择部分参加面试,但其选择中的重要依据仍然是“高中三年的各学科成绩单”。最终,该校通过面试给300名学生发送了“预录取通知书”。

    复旦大学此次录取的298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各重点高中,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。而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300名幸运儿中,无一人不是重点高中学生。“给我的感觉是,所谓的面试招生,还是要讲究‘门户出身’和‘分数’的。”一位落选的普通中学学生失望地说。

没有标准答案

专家怎样评判学生的表现?

    在此次面试中,复旦大学将170位专家(其中后备专家20名)按不同学科领域随机分为30组,每组5人;参试学生也随机分为5人一组,由每组专家与每组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试,每次面试15分钟,一位学生将分别接受5位专家的面试,共计75分钟,然后专家们再根据面试结果按“A、B、C、D”四种类型评分,对每组学生进行淘汰。上海交通大学也将专家分为了5人一组,但具体面试方法稍有不同:5位专家聚在一起同时对一位学生进行约20分钟的面试,然后各自打分进行筛选。

    4月5日至9日,记者先后从100名参加两校面试的学生处收集到了500余道考题,这些考题涉及课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例非常小,多数问题涉及自我认知能力、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、对时事的关注程度等,要想回答好,功夫必须下在课堂外,不少问题难度非常大,对学生的知识积累、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。

    学生们列出了110道他们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,其中有“请举例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”“如果你是20世纪40年代的纳粹公民,会如何抵制当时罪恶的法律?”“如果你是上海市市长,如何解决上海的交通堵塞?”“取消养路费而增加燃油税,对车主会有什么影响?这一政策哪些部门会支持,哪些部门会反对,为什么?”“给你一笔经费,让你策划一个大型活动,你会怎么做?”……

    “除了学科专业知识,专家们面试时提的多数问题,显然都难有标准答案,那么,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学生的表现?这个评判的过程不透明、标准模糊,其评判结果的公平性、公正性又何在?”上海某重点中学的教务处主任质疑说。

    据了解,该校有99人次参加了两高校的面试,最终有33人次获得了通过。高达三分之一的录取率并没有让老师们心服,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学生本就是“尖子生”,即使通过高考“硬考”,也肯定能过关,甚至有些学生还能考取北大清华。该主任表示:“我个人对这种选拔方式持保留意见。从录取情况来看,并没有什么特长生和偏才生被录取,反而有几个‘尖子中的尖子’落选,而且专家提的问题对学生要求太高。作为老师,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要应付高考,不能分散工作精力,也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去分散学习精力。如果整个教育体制和录取大环境没有改变,这样的试点就不会有太大实际意义。”

    一名已拿到复旦大学预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则表示:“这个面试结果说明高校不再仅仅只重视我们的分数,但我觉得有不妥的地方,因为对那些性格内向、不善口头表达的学生是一种新的不公平。”

专家把握尺度

如何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?

    对来自公众的质疑,复旦大学一位参加了面试的专家表示“可以理解”。该专家称,之所以搞面试招生的改革,就是为了打破原有的“一考定终身”的旧模式,面试的评判标准肯定和以往的标准不一样,“任何一个制度都有缺陷,但更要看其积极的一面”。对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,该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。

质疑一:无标准答案,如何评判学生表现?

    答: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。我们面试提的问题,多数都留有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,这显然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。学生回答得对与错并不是考察的重点,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,比如思想品德、思维方式、逻辑能力、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、学习研究潜力、社会组织能力以及专长特长等方面,对这些方面的评判标准本来也是多元化的,我们会根据经验来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可塑性。举个例来说,如果回答中规中矩,我们一般只打中档分;而虽然答得不一定正确,但能表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、独到眼光的,我们往往会打高分;当然,回答得太离谱的,只能得低分。

质疑二:尺度全凭面试专家把握,如何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?

    答:这就需要公众对专家、对学校有一个起码的信任度了。首先,学校在程序上,尽可能地杜绝了可能发生的不公平,直到面试前一天晚上,老师们才得到具体通知是否参加面试;分组时,是在面试前半小时随机划分的,不可能作弊;对学生提的问题,我们都无法事先准备,而多数是根据学生提供的自我介绍、现场表现,有针对性地提问。其次,学校很爱惜自己的声誉,我们也有自己的人品人格和职业道德。在面试时,我们会尽量发掘学生的能力和潜质,我相信将来的高校招生,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,长此以往,招收什么样的学生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,会越来越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。“没有人会拿学校的前途开玩笑。”(据记者了解,该校有一位教授在面试前有熟人前来打探,该教授立即申请了回避,退出了面试。)

质疑三:面试选拔是否招到特长生和偏才?

    答:总的来说,学生们的水平都还不错。我觉得这批孩子比当年的我们更聪明,知识面更广,各方面的应变能力也更强,几乎没有书呆子,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、时事的关注很少,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不如我们那个时代的学生强,对自己的未来人生缺乏规划。在我面试的学生中,有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,但没有发现什么特长生和偏才,更没有碰到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学生。但我认为这种模式是好的,如果继续坚持,应该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。“我不担心这种方式得不到推广,我只担心人们会把这种新的选拔方式改造成另一种‘应试教育’,我敢推断,明年如果还搞‘面试招生’,社会上肯定会出现‘面试训练班’之内的‘投机’机构。那样的话,我们的这次改革就真正失去意义了。”

    而据记者调查,该专家的担心并非多余。上海某重点中学的一位女生在参加面试后作了一份总结,总结列举了她所经历的面试中的“得失”和“经验”,分析哪些题是必答题,哪些题可以事先做准备,在面试时如何运用一些技巧反客为主引导专家等,其中有一条重要经验是“专家提的问题大都是从同学的回答中提出质疑或要求举例,”因此,“牛若吹得太大容易被识破”。

大学者的考题

陈寅恪先生

    1933年夏,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国文系拟入学国文试卷,先生别出心裁地出了个“孙行者”的上联。他心许的答案乃“胡适之”,孰料有考生对曰“祖冲之”,后来居上,让先生欣喜不已。这真是“弟子不必不如师”了。先生以为,今后国文试题,应与前此异其旨趣,即求一方法,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,庶几可使应试者,无甚侥幸,或甚冤屈之事。

钱钟书先生

    当年,北京市郊有位意欲投考钱先生门下的教师曾托人前去打探“该看哪些参考书”,钱先生摆一摆手:“不用准备,准备了也没用!”言下之意是大可轻装上阵了?不尽然。据王水照教授回忆,上世纪60年代钱先生招研究生,出的题目中有选录几首白居易的诗,让考生指出其中有否败笔并说明理由。这样的题目,凭几本临时抱佛脚的参考书行么?钱先生状似轻灵的伯乐笔下在意的,不仍是“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”?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2008-2009学年度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
·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(本
·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(本
·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
·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
·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
·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
·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
·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
·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
·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
·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
·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
·北京民办高校名单
·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
·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
·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
·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
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-中华人民共和国教
·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
·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
·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
·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
·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
·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
·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
·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
·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
·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
·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-600强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-500强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-400强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-300强
·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
·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-200强-中国校友
·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
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(本科)名单
·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
·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